心理諮商的保密與保密例外的倫理
若您來大山心理諮商所接受心理諮商,行政人員會特別告知您:
『心理師對於會談內容是保密的;但有兩個情況是保密例外,
一是當事人有法律訴訟時,法院有權限調閱機構的諮商紀錄;
二是當事人所談的內容涉及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時,基於保護當事人的情況下需要做通報』
這情況適用於父母帶未成年子女嗎?答案是適用的
我們陪伴家人去看醫生,通常會/想跟進診間在旁親自了解狀況
許多父母帶孩子接受心理諮商
基於關愛孩子,通常會想要知道心理師和孩子談了什麼,或直接問心理師會談內容
然而心理諮商和一般看診不一樣
心理師對來訪者的會談內容有保密的義務,無論是成年或未成年的孩子
孩子內心世界連結的主要是原生家庭互動、學校的師長同學的人際互動或親密關係
探索的也大多以這些主題為主
想像你對信任的朋友,在內心好不容易決定說出內心的秘密
朋友承諾不會告訴別人,但後來你從其他人得知你朋友洩密了
你還會再告訴她任何你內心的秘密嗎?
這樣的狀況如果發生在諮商室裡的未成年人來訪者與心理師會怎樣呢?
孩子通常就不願意再來會談了,因為這破壞了諮商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信任關係
如果孩子在諮商歷程結束之前,因為這點不願意繼續接受諮商,心理師就無法有機會協助他,換句話說,父母會更著急無力
也可能父母之後再建議他接受心理諮商,他會因為不信任心理師和父母而不願意接受任何的心理諮商,也更加難以建立諮商的信任關係
心理師會與孩子討論並在孩子同意的情況下,告知父母部分會談內容
在開始會談之前,讓孩子了解,在哪些狀況下是必要讓父母了解的
既維持與孩子的信任關係,又在適度界限下讓父母了解孩子狀況的架構之下進行會談的開展
父母雖然不是接受諮商的當事人
但是父母、接受諮商的未成年人和心理師三方是需要彼此信任的合作關係,才能一起協助孩子面臨的困難
吳淑晶 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