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願意給自己一個放鬆的空間,那便是你對自己的溫柔

在諮商室裡,我常會提出一個問題:
「你通常是用什麼方式讓自己放鬆?」
有些人會茫然地沉默,甚至說:「我努力都來不及了,哪還有時間放鬆?」
而不意外地,大多數人會說是「做些什麼」來放鬆:
📱滑手機、🖥️追劇、🎵聽音樂、🎮打電動、🛍️購物、📞找朋友聊天、🍔吃些美食、🏄運動、🧘‍♀️冥想、或來一趟旅行……
自然,不過度的話,放鬆沒有一定的方式,也沒有絕對的對錯。
畢竟,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騰出喘息的時光,釋放日常的壓力。
不過,比起「做法」,你在過程中的感受,同樣也值得關心。
例如,如果接著問:「那麼在放鬆之後,你的感覺是什麼?」
答案,往往值得我們深思。
有人說:「當下有舒緩一些,但之後還是覺得很煩。」
有人說:「心情好像變輕鬆,但沒過多久又覺得累。」
有人說:「說真的,更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了。」
如果你有類似的情況,也許可以誠實地問問自己:
「你是在放鬆,還是正在逃避某些感受?」
不斷滑手機,是試圖填補內心的空洞?
接連不斷地追劇,是因為有些問題還不想面對?
一次又一次地出走旅行,是渴求逃開生活的苦悶?
你的放鬆,有多少是讓自己恢復能量?還是只是暫時的逃避?
放鬆,不一定要『做些什麼』,有時候反而是允許自己誠實地:
🌟呼吸,與感受共處、聽見身體的聲音,和回應內心真正的需要🌟
當你停下來時,若浮現出脆弱或不知所措的自己,
那也是一種難得的、與自己誠實相處的珍貴時刻。
適時放鬆,不單純是休息、放掉壓力,
也是一次回到自己、靠近自己的體會。
當你願意給自己一個放鬆的空間,那便是你對自己的溫柔。

–曾志煒 諮商心理師
預約
諮商